9、年輕人總是有很多妄想,實際那些妄想想來想去,最后總是走到最初的想法那里去。不管你想了多少,轉(zhuǎn)了幾百個圈,還是轉(zhuǎn)到那個老地方去。所以年輕人首先要實在一些,不要去想到底應(yīng)該怎么做,只要好好去做就行了。比如說你要考研,就一心一意學(xué)習(xí)功課,找一個合適的學(xué)校去報考,不要猶豫。比如想去做生意,那就創(chuàng)造條件去做生意。你要當(dāng)心理咨詢醫(yī)生,那就好好地把這個工作做下去,不要猶豫。因為一猶豫,反來復(fù)去地,人生的光陰就浪費(fèi)了許多。每反復(fù)一次,就是對生命的一次浪費(fèi)。人生幾何?要立志,要有道德,有仁義,有學(xué)問。猶豫會耽誤很多時間。
10、皈依既是皈向、依靠之意。根據(jù)佛法說,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,在生死苦海中浮沉,無依無靠,甚為可憐;這好比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南洋討生活的人兒,他們離鄉(xiāng)背景,舉目無親,無依無靠地在一個人地生疏的新環(huán)境里生活,真是可憐;又比如為了避開戰(zhàn)火的蹂躪,從越南逃來新加坡的難民,他們無依無靠,連一個親人也沒有,只依靠他國與社會熱心人士的救濟(jì),過著寄人籬下地凄慘生活。這與我們在生死輪回的業(yè)海中飄浮,無依無靠的情景時一樣的。以世間法來說,我們可以依靠父母、兄弟姐妹、朋友等等;但依佛法來講,以生死的觀點(diǎn)來看,這是沒有用的,因為你我都還在生死輪回之中,怎么能做別人的依怙呢?比如,兩個不會游泳的人同時跌進(jìn)海中,誰能夠搭救、扶持誰呢?我們在生死輪回的苦海中浮沉,依佛法來說,唯有佛、法、僧三寶才能做我們眾生的依怙,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。
二、上午放生回向去世的親人可以嗎?
1、不殺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,也是五戒的第一戒。戒殺的功德十分廣大,而殺生的果報又極為可怖,實為我們學(xué)佛者要認(rèn)真體會和力行的第一要義。本期登載的三篇文章,分別從理事兩方面表述了戒殺放生的重要意義,伏冀見者聞?wù)呱魉济鞅?,能夠于日常生活?dāng)中隨時護(hù)生,經(jīng)常放生。
2、《大智度論》偈云:“諸余罪中,殺業(yè)最重。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?!?/p>
3、戒殺放生,長養(yǎng)慈悲,是佛陀金口告誡我們終身力行之事。然戒殺放生之事,雖淺而易見,戒殺放生之理,卻錯綜復(fù)雜,深而難明。時值末法,去圣日遙,人根鈍劣。一般人對戒殺放生多所誤解,因此不吝淺陋,將佛陀及祖師大德的教誨略加整理,與諸有緣同修共勉!
4、《普賢行愿品》曰:“眾生至愛者身命,諸佛至愛者眾生,能救眾生身命,則能成就諸佛心愿?!庇」獯髱熞嘣疲骸耙磺猩?,佛皆視之如子,救一物命,即是救佛一子,諸佛皆大歡喜?!?/p>
5、水陸眾生,一念心性,與三世諸佛,無二無別。但因無明業(yè)障,輪回受苦,劣為異類畜生。一旦業(yè)惑斷盡,因緣和合,自可超脫六道,同證佛果。我今幸得為人,彼今不幸淪為畜生。滄海桑田,怎知明日我不會淪為異類畜生?彼亦可能超拔六道,成佛證果,則我應(yīng)懇求其慈悲濟(jì)度,如今何敢輕慢甚且殺害之!
6、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云:“若佛子,以慈心故,行放生業(yè)。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。故六道眾生,皆是我父母,而殺而食者,即殺我父母?!薄独阗そ?jīng)》亦云:“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在生死中,輪回不息,靡不曾作父母兄弟,男女眷屬,乃至朋友親愛侍使,易生而受鳥獸等身,云何于中取之而食?!?/p>
7、一切眾生與我,無始劫以來,展轉(zhuǎn)相生,皆互為父母、兄弟、姐妹、兒女。但因彼此業(yè)力深淺,果報不同,我今幸而為人,彼不幸淪為異類,救之唯恐不及,何言殺害?
8、《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(jīng)》云:“佛言:人于世間,慈心不殺生,從不殺得五福。何等五?一者壽命增長,二者身安隱,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,四者得生天,天上壽無極,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。今見有百歲者,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。樂死不如苦生,如是分明,慎莫犯殺?!?/p>
9、又云:“佛言:人于世間,喜殺生無慈之心,從是得五惡。何等五?一者壽命短;二者多驚怖;三者多仇怨;四者萬分以后,魂魄入太山地獄中。太山地獄中,毒痛考治,燒炙脯煮,斫刺屠剝,抽腸破骨。欲生不得。犯殺罪大,久久乃出;五者從獄中來,出生為人,常當(dāng)短命?;蛱?,或墮地而死,或數(shù)十百日而死,年數(shù)十歲而死者。今見有短命人。若形瘢瘡。身體不見完。跛蹇禿傴?;蛎っ@喑啞鼽鼻塞壅?;驘o手足。孔竅不通。皆由故世宿命屠殺射獵羅網(wǎng)捕魚殘殺蚊虻龜鱉蚤虱所致。
10、《大智度論》卷十三敘述殺生有十罪:心常懷毒,世世不絕。眾生憎惡,眼不喜見。常懷惡念,思惟惡事。眾生畏之,如見蛇虎。睡時心怖,覺亦不安。常有惡夢。命終之時,狂怖惡死。種短命業(yè)因緣。身壞命終,墮泥梨中。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