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良辰美景,人逢之而色喜,動物遇之而心傷。人于此時,歡呼暢飲;動物于此時,魄震魂飛。人于此時,骨肉團圓;動物于此時,母離子散。人于此時,飾衣服賀新禧,珍饈草芥;動物于此時,血淋漓腸寸斷,肝腦沙塵。故節(jié)日殺生,第一殘忍者所為也!】
輯錄印光大師薦安士全書
放生放在什么地方好“念佛之人,當(dāng)吃長素。如或不能,當(dāng)持六齋,或十齋。由此漸減,以至永斷,方為合理。若尚未斷葷,切戒在家中殺生。因家中常愿吉祥,若日日殺生,其家便成殺場。殺場,乃怨鬼聚會之處,其不吉祥也大矣!”
輯錄印光法師文鈔?一函遍復(fù)
印光大師:世代放生,子孫高官顯貴
梁敬叔先生勸戒錄上記載,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,居家樂于行善,常以醫(yī)藥濟人,生平戒殺放生。每當(dāng)祭祀或宴客,他家所用肉類都是市場買來的現(xiàn)成凈肉。
有一天,朋友送退庵先生兩籃活蟹,這些螃蟹,又肥又大。旁觀者都很羨慕,想嘗鮮味。這時,退庵先生坐在水閣中,將兩籃蟹倒入河中放生。在座有位銀川客人,稱贊他道:“先生的作風(fēng),類似我家鄉(xiāng)張封翁,就是張?zhí)m渚侍郎的父親,張家戒殺放生,云端佛學(xué),已有數(shù)代,張侍郎兄弟,都登科甲,承受顯貴官位,先生能如此,不久諸子弟,必將如張氏一般貴顯?!?/p>
經(jīng)過一年,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,入翰林院,經(jīng)殿試后,派任銀川太守。
按:張?zhí)m渚侍郎鎮(zhèn)撫銀川時,家父(勸戒錄作者梁敬叔自稱)曾在他幕府任事,起初不知侍郎戒殺。家父居住將滿一月,餐廳內(nèi)不見殺生。偶逢宴客,才蒸板鴨肉請客。詢問才知張侍郎全家戒殺,只吃不為己殺的凈肉。府內(nèi)下屬都受其教化,也都奉行,不敢違逆。張侍郎自己生活清儉,每逢初一、十五出署巡察暗訪,只買油條大餅充饑而已。
摘自戒殺放生文圖說?印光大師薦
銀川為什么不能在公園放生,放生鯽魚有什么寓意,烏龜放生的內(nèi)容,請繼續(xù)關(guān)注。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