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、龍樹菩薩的意思是說,因為一切凡夫眾生都不了解自心本性如來藏,是從無始以來就是不生不滅、本來清凈的,一般眾生也沒有足夠的智慧以及福德來找到祂;所以就會非常寶惜自己每一期的生命,很害怕會失去生命。也因為眾生最為看重自己的性命的緣故,所以持不殺戒的功德是最為第一的,而殺業(yè)的惡果也同樣是最為重大的。所以,我們在放生之前,應該要先去受持五戒,吃素、不殺,才是正確的作法。而違背法界的真理,隨意篡改經文來宣揚自己放生的事業(yè),這樣作不但沒有功德,反而是有過失的。
7、另外,世尊在《優(yōu)婆塞戒經》當中,在教導我們各種布施的功德的時候,也告訴我們功德田以及貧窮田的差異。世尊說:“譬如我們?yōu)榱松砻N,隨著種子成長,最后能夠獲得果實;施主的布施也就像這個樣子,隨著所布施的物品而獲得福報。如果布施給畜生,將來會得到百倍之報;布施給一個破戒的人,將會得千倍之報;如果布施給持戒的人,將會得十萬倍之報;而布施給初果以上乃至佛陀,則都是無量倍之報。”
8、所以,如果是有智慧的人,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,應該就不會執(zhí)著于放生的功德而不肯放舍。也因為人是道器,更有透過修行而進步的空間;所以,與其將所有的資源投注于畜生的身上,不如投注大部分的資源給更有潛力的家庭當中的弱勢孩童們,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?
9、當然,在這段經文的后面,世尊也有接著提醒說:“我今天是為你們分別各種福田大小的差別,所以說不同對象的布施,會得到百倍乃至無量報等等不同。但是,如果能夠以至誠之心,生起大憐憫來布施給畜生,或者專心恭敬布施給予諸佛,福德是完全相等而沒有差別的?!?/p>
10、世尊的意思是說,我們應該要隨順當時的因緣,而去隨緣真誠的布施,不應該較量布施功德的大小而刻意去造作。所以,如果因為聽了某些人說放生的功德有多大,而刻意去參加特別舉辦的放生大會,絕對是不正確的作法。如果是隨順個人所遇到的因緣隨緣去放生,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。因此,我們與其宣揚放生,還不如宣揚護生來得好,不但定義更廣,也更能發(fā)揮慈悲心。透過智慧思考之后所展現(xiàn)的護生慈悲心,絕對勝過單純的放生行為;這樣不但后遺癥少,在很多時候幫助到的生命也更多、更廣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