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
去年有幸到五臺山等幾個佛教名山看了看,得聞了一些佛法,一直有去放生的愿望。上周末早上我?guī)?歲半的兒子直奔菜市場,本來打算買幾條魚到附近放放算了,看到盆里放著一直老鱉,賣魚人喊著“岳城水庫的野生甲魚”。經(jīng)過討價還價,我以一百元的價格把老鱉買下了,然后然后思想又開始斗爭,把它放到哪里呢,我們市附近有條大河,后來我征求兒子的意見,兒子說還把它放到岳城水庫,離我們有50公里的路程。我跟一個朋友打電話讓他開面包車過來,他帶著女兒,我們一起去放生。
2、一路上,兩個孩子都很興奮,老鱉在桶里很安靜,像是知道自己要回家似的。經(jīng)過河南河北兩省交界的漳河橋時,我們的車被交警攔下了,朋友的面包車因為做生意拉貨把后排座卸了。我趕緊提著桶上前跟交警說我是去放生的,照顧一下我們吧,經(jīng)過十幾分鐘的考慮,交警真的放我們走了,阿彌陀佛!車子繼續(xù)前行,一路很顛簸,但老鱉一直很安靜。路標現(xiàn)實到岳城地界了,老鱉好像知道到家了似的的,開始活躍起來;車子一進水庫大壩,老鱉拼命想往桶外爬,差點從桶里跳出來,我說別急,快到家了。在水庫邊,因為第一次放生,我只只念了阿彌陀佛,老鱉一溜煙兒的鉆到水里去了。兒子可高興,說自己辦好事了。
3、第二天上午,我在最近經(jīng)常去的一個醫(yī)院十九樓上往西看,居然看見了50多公里外林州的山,綿綿不斷,天地像通透了一樣,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,心情無比的興奮,以后繼續(xù)堅持放生,南無阿彌陀佛!
4、高考燒香時的祈福和平時我們燒香祈福是一樣的,這個注意的流程是:
5、準備好一款天然香供奉神佛,這不僅是正確的供奉方式,而且是表達你誠心的方式。但是切勿使用化學香或者劣質(zhì)香供奉,這樣會反而求福不成反造業(yè)的。因此,這個建議到無相銅爐官網(wǎng)一對一定好點的天然香供奉更好。
6、可以選擇去附近香火旺的寺廟或者道觀拜神佛。
7、上香的時候通常是以三炷為佳,然后祈福許愿,求得神佛加持護佑,為你帶來好運,順利通過高考。然后再插上香。
8、
東漢·蔡邕《女訓》
〔大意〕心就像頭和臉一樣,需要認真修飾。臉一天不修飾,就會讓塵垢弄臟;心一天不修善,就會竄入邪惡的念頭。人們都知道修飾自己的面孔,卻不知道修養(yǎng)自己的善心。臉面不修飾,愚人說他丑,心性不修煉,賢人說他惡。愚人說他丑,還可以接受;賢人說他惡,他哪里還有容身之地呢?所以你照鏡子的時候,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潔;抹香脂時,就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;搽粉時,就要考慮你的心是否鮮潔干凈;潤澤頭發(fā)時,就要考慮你的心是否安順;用梳子梳頭發(fā)時,就要考慮你的心是否有條有理;挽髻時,就要想到心是否與髻一樣端正;束鬢時,就要考慮你的心是否與鬢發(fā)一樣整齊。
9、〔原文〕心猶首面也,是以甚致飾焉。面一旦不修飾,則塵垢穢之;心一朝不思善,則邪惡入之。咸知飾其面,不修其心。夫面之不飾,愚者謂之丑;心之不修,賢者謂之惡。愚者謂之丑猶可,賢者謂之惡,將何容焉?故覽照拭面,則思其心之潔也;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;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;澤發(fā)則思其心之順也;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;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;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。
10、在這篇《女訓》中,蔡邕告誡女兒,面容的美麗固然很重要,但當修飾面容的時候,千萬不要忘記了品德和學識的修養(yǎng)對女人來說更為重要。
二、放生田雞有什么意思
1、【譯文】在下愚昧,接受能力不靈敏,之所以能得到先夫的寵愛,是依賴于母親、師傅的教育訓授。從十四歲時嫁入曹家,到現(xiàn)今已有四十多年了。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時常害怕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而被婆家趕出門,并且使自己的父母為此增添羞辱,使家里家外增添憂患。早晚勞苦,辛勤而不求功勞,我的品性粗心頑劣,哪懂得教導之方,常害怕孩子們不爭氣,辱沒了家族的名聲。圣恩宏大,大量的金銀,華貴的服飾賞賜于我,實非在下所希望得到的。家里的男孩能自食其力,我不再為之憂慮。但是家中的女孩子們正當是到了該出嫁的時候,而沒有受過好的教誨的影響,不懂得婦女的禮儀,恐怕會令未來的夫家失面子,辱沒了宗族。我現(xiàn)在身患疾病,性命無常,想想你們這些女孩子,每每因此令我發(fā)愁。閑暇時作《女誡》七章,愿女孩子們各自抄寫一遍,但愿對你們有所幫助。唉,我將離去,你們勉勵吧!
2、卑弱第一。古時,女孩子出生多月后,就讓她躺在床下,給她紡錘和磚石,并齋告先祖。躺在床下,以表明她的卑弱,地位低下。給她紡錘磚石,以表明她應(yīng)該學習勞作家務(wù),齋告先祖,以表明她要承擔祭祀的責任。三者都是女人的尋常道理,禮法的經(jīng)典教訓。謙虛忍讓,待人恭敬。好事先人后己。做了善事不聲張,做了錯事不推脫。忍辱負重,常表現(xiàn)出畏懼。這就是所謂的謙卑對待他人。晚睡早起勞作,不嫌早晚勞苦。親自操持料理家務(wù),不挑剔勞作的繁重或簡易,做事有始有終,這些都是勤勞的表現(xiàn)。面容端莊品行端正,以服事夫君,清靜自重。不喜好戲笑玩鬧,備以潔凈的酒食,用以祭祀祖宗。這是所謂的祭祀啊。如果這三條都具備,卻還憂慮好名聲不傳揚,身上背負別人的誤解和屈辱,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。如果這三條都沒有做到,哪里還有什么好名聲。
3、(注:由些而得知,我們常說的古代女子地位低下,實在是誤解,女孩子一生下來并不是說地位低下,而是讓她們不自傲,不自負.)
夫婦第二。夫婦之道,有陰陽參配的道理,通達于天地萬物神明之間,包含了天地間的大義,人倫的大節(jié)。這就是為何《禮記》注重男女之間的關(guān)系,《詩經(jīng)》編著《關(guān)雎》的道理了。由這些言論看來,不能不重視。丈夫要是沒有賢德品行,則無法駕馭領(lǐng)導妻子,妻子要是不賢惠,則無法事奉丈夫。丈夫駕馭不了妻子,就失去了威嚴,妻子事奉不了丈夫,就失去了道義。剛才所說的這兩件事,它的作用是一樣的。觀察現(xiàn)在的君子,只知妻子婦女不可以不駕馭,威儀不可以不整頓,所以注重男子的教育。殊不知丈夫是主人何以不事奉。禮和義不可以不存在啊。但光教育男的不教育女的,不也是掩蓋彼此的禮數(shù)嗎?《禮記》八歲開始教的書,十五歲學成。不可以只依據(jù)這些為準則!
4、敬慎第三。陰陽不同性,陽以剛為德,而陰以柔為用。男女品行相異。男子以剛強為貴,女子以柔弱為美。所以諺語說:“生男如狼,還害怕他懦弱;生女如鼠,還害怕她像老虎般兇猛。”然而修身不過一個敬字,而避強不過一個順字,以敬來修身,以順來避強,女子的敬、順之道,這是婦人的大禮。那么敬不是別的,敬是一種持久恭敬的態(tài)度。順不是別的,是寬和、寬裕。持久,就是知足;寬裕,就是要謙恭。夫婦之間過于親密,終生不分離,在室內(nèi)周旋,這樣時間長了,容易產(chǎn)生輕薄怠慢。這樣的事一發(fā)生,言語就會過分了,放縱恣肆就會產(chǎn)生侮辱丈夫的想法,這是因為不知道適可而止的道理??!事有曲直,言有是非,直的不可能不爭論,曲的不可能不辯駁,爭論辯駁一產(chǎn)生,就會有憤怒。這是因為不知道恭順、地位低下的原因啊!侮辱丈夫不節(jié)制,就會緊接著有譴責呵斥,憤怒的情緒不停止,就會有鞭打杖擊。作為夫妻本應(yīng)以禮義相互親善和睦,以恩愛相互親密合作。鞭打杖擊,哪里有什么禮義存在;譴責呵斥,哪里有恩愛存在。禮義恩愛都沒有了,夫妻也就要分離了。
5、婦行第四。女子有四行,一是婦德,二是婦言,三是婦容,四是婦功。那么婦德,不一定要聰明絕頂;婦言不一定要伶牙俐齒;婦容不一定要打扮得鮮艷美麗;婦功不一定要技藝精巧過人。嫻靜貞節(jié),能謹守節(jié)操,有羞恥之心,舉止言行都有規(guī)矩,這就是婦德。言辭和內(nèi)容都要有所選擇,不說惡劣粗俗的語言。說話選擇時機而說,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。污穢骯臟的衣服,及時地清洗干凈,把衣服晾曬得整齊。按時洗澡沐浴,身體保持干凈,不存污垢,著裝打扮得體,這是所謂的婦容。專心紡紗織布,不喜歡戲笑打鬧,能做好可口的酒菜,用來招待賓客,這是婦功。此四項,是女人的大德,而不能缺少的啊。然而只要有心,做起來還是很簡單的。古人說:“仁遠乎哉?我欲仁而仁斯至矣?!本褪钦f的這個道理。專心第五?!抖Y記》說,男子有再娶的道理,女子沒有適二夫的道理。所以說,丈夫是妻子的天。天是無法逃離的,所以丈夫也是不能離開的。你的行為要是違背神祗,上天就會懲罰你。你的禮義沒有做到,丈夫就會怠慢你。所以《女憲》說:“得意一人,是謂永畢;失意一人,是謂永訖?!币玫秸煞虬l(fā)自內(nèi)心的尊重與信賴,妻子莫過于專心正色。守禮義,存純潔,耳朵不聽不該聽到的言語,目不邪視,出門不能打扮得很妖艷,在家不能穿得太隨便。不和品行不好的人來往,不要只看重門第。這就是所謂的專心正色了。如果行為舉止輕浮,目光和神情游移不定。在家披頭散發(fā),出門就濃妝艷抹,說不恰當?shù)脑?,看不該看的事物。這就是所謂的不能專心正色。曲從第六。說“得意一人,是謂永畢;失意一人,是謂永訖?!边@是想要人安定心志,專一不二的言論啊。公婆的心是不可以失掉的。事物有因為恩惠而自我離棄的,也有因為道義而自我毀壞的。丈夫?qū)δ汶m然憐愛,可公婆卻不一定喜歡你,這就是所謂的因道義而對夫妻關(guān)系的深重傷害。但公婆的心意就是如此,你奈何不了,所以只能選擇逆來順受。婆婆不說你的好,你最好聽從;婆婆說你的不好,你更要順著,千萬不要爭辯對錯,爭強好勝。這就是曲從。所以《女憲》說:“婦如影響,焉不可賞!”
6、叔妹第七。婦女能得到丈夫的鐘意,是因為公婆對你的愛,公婆疼愛你,是由于小叔子小姑子對你的喜愛,由此推論,對自己的肯定或否定,推從或詆毀,全在于小叔子小姑子。他們的心喪失了就不可再得到了。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喪失,要像親兄妹一樣和睦相處,即使是相處不好也沒有辦法。自己并非圣人,哪能沒有過錯!從前顏子貴在有錯就改,所以孔子夸他為人能始終如更何況女人呢。即使具備了賢惠的品行,敏銳的天賦,就能說不會犯錯了嗎!所以說家人和氣才可以遮掩家丑,外姓、內(nèi)姓相離則會家丑外揚。這是一定會出現(xiàn)的狀況啊?!兑捉?jīng)》說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?!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。丈夫的兄嫂弟妹,雖和自己沒有血緣之親,但卻有深厚的親緣和情義,應(yīng)該尊重他們。謙虛柔順的好女子,一定能和婆家的親人和睦相處。倘若你是個賢淑謙遜之人,就能依靠道義而和好,推從恩義而互施援手,有些許美德就能彰顯出來,而一點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。公婆都稱贊你,丈夫更會嘉獎贊美你,這樣就會好名聲傳于鄰里之間了,父母也會感到光彩。如果你是個愚蠢的人,當著兄嫂自恃清高,對著小姑子持寵示驕,這樣做,哪還有和睦!恩義都沒有了,哪還有什么美譽可傳!所以說沒有了美德,缺點就會顯現(xiàn)。婆婆憤怒則丈夫就會憋屈,使自己名譽受損,羞恥、侮辱都歸于一身。繼續(xù)這樣,就會給父母增添羞恥,離開就會增添丈夫的負擔。這是榮辱的根本,并且是好壞劃分的基本點,不能掉以輕心。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,最重要的就是要謙順?!爸t”是婦德的根本,“順”是婦女的行為準則。這兩條做好了,就足以家庭和睦?!对娊?jīng)》說:“在彼無惡,在此無射?!本褪沁@個道理。
漢室班昭。常懼黜辱。賜號大家。宮中教督。
7、【原文】漢班昭、曹世叔妻。徐令彪女也。早寡。有節(jié)行法度。長兄固著漢書未竟。和帝詔昭踵成之。后數(shù)召入宮。鄧后及諸貴人。皆師事焉。號曰大家。嘗言歸曹四十余載。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常懼黜辱、以貽父母之羞。益中外之累。又懼諸女失容他門。取辱宗族。因作女誡七篇。曹大家博學多才。高行厚德。猶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常懼黜辱、以貽父母羞。又恐諸女失容取辱。此君子之行也。女誡七篇。尤為不朽之名言。為婦女者宜取法焉。
8、【白話解釋】漢朝有個女子。姓班。單名叫一個昭字。就是曹世叔的夫人。也就是做著徐縣縣官、名叫班彪的女兒。早年就守寡了。他很有節(jié)操品行和法度。他的大哥哥名叫班固的、做了一部漢書。還沒有做完就亡過了。漢和帝就下了詔書。叫班昭繼續(xù)下去做完。后來又屢次召他到皇宮里去。那時候鄧皇后和宮里的許多貴人們。都用事奉先生的禮節(jié)對待他。稱他一個美號、叫做曹大姑。他曾經(jīng)說、我嫁到曹家來四十幾年。時刻小心恐懼戒謹。常常恐怕有了過失。受著黜辱。以致丟了我爺娘的丑。并且增加了里外的累。又恐怕幾個女兒嫁到人家里去失了禮。以致羞辱了班家的宗族。于是做了女誡七篇。鄙人愚暗,受性不敏,蒙先君之余寵,賴母師之典訓。年十有執(zhí)箕帚于曹氏,于今四十余載矣。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常懼絀辱,以增父母之羞,以益中外之累。夙夜劬心,勤不告勞,而今而后,乃知免耳。吾性疏頑,教道無素,恒恐子谷負辱清朝。圣恩橫加,猥賜金紫,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。男能自謀矣,吾不復(fù)以為憂也。但傷諸女方當適人,而不漸訓誨,不聞婦禮,懼失容它門,取恥宗族。吾今疾在沈滯,性命無常,念汝曹如此,每用惆悵。間作《女誡》七章,愿諸女各寫一通,庶有補益,裨助汝身。去矣,其勖勉之!
9、卑弱第一。古者生女三日,臥之床下,弄之瓦磚,而齋告焉。臥之床下,明其卑弱,主下人也。弄之瓦磚,明其習勞,主執(zhí)勤也。齋告先君,明當主繼祭祀也。三者蓋女人之常道,禮法之典教矣。謙讓恭敬,先人后己,有善莫名,有惡莫辭,忍辱含垢,常若畏懼,是謂卑弱下人也。晚寢早作,勿憚夙夜,執(zhí)務(wù)私事,不辭劇易,所作必成,手跡整理,是謂執(zhí)勤也。正色端操,以事夫主,清靜自守,無好戲笑,潔齊酒食,以供祖宗,是謂繼祭祀也。三者茍備,而患名稱之不聞,黜辱之在身,未之見也。三者茍失之,何名稱之可聞,黜辱之可遠哉!夫婦第二。夫婦之道,參配陰陽,通達神明,信天地之弘義,人倫之大節(jié)也。是以《禮》貴男女之際,《詩》著《關(guān)雎》之義。由斯言之,不可不重也。夫不賢,則無以御婦;婦不賢,則無以事夫。夫不御婦,則威儀廢缺;婦不事夫,則義理墮闕。方斯二事,其用一也。察今之君子,徒知妻婦之不可不御,威儀之不可不整,故訓其男,檢以書傳。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,禮義之不可不存也。但教男而不教女,不亦蔽于彼此之數(shù)乎!《禮》,八歲始教之書,十五而至于學矣。獨不可依此以為則哉!
10、敬慎第三。陰陽殊性,男女異行。陽以剛為德,陰以柔為用,男以強為貴,女以弱為美。故鄙諺有云:“生男如狼,猶恐其尪;生女如鼠,猶恐其虎?!比粍t修身莫若敬,避強莫若順。故曰敬順之道,婦人之大禮也。夫敬非它,持久之謂也;夫順非它,寬裕之謂也。持久者,知止足也;寬裕者,尚恭下也。夫婦之好,終身不離。房室周旋,遂生媟黷。媟黷既生,語言過矣。語言既過,縱恣必作??v恣既作,則侮夫之心生矣。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。夫事有曲直,言有是非。直者不能不爭,曲者不能不訟。訟爭既施,則有忿怒之事矣。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。侮夫不節(jié),譴呵從之;忿怒不止,楚撻從之。夫為夫婦者,義以和親,恩以好合,楚撻既行,何義之存?譴呵既宣,何恩之有?恩義俱廢,夫婦離矣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