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育王寺作為中國佛教“中華五山”之一及禪宗“中華五剎”之一,素有“八吉祥地”之稱。
恕我無知,真是頭次聽說“八吉祥”,這次的旅行發(fā)現(xiàn)了個問題,怎么一出門,就顯得自己如此無知呢?“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”,此言不虛啊。
何謂八吉祥呢?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,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。八吉祥簡稱輪、螺、傘、蓋、花、罐、魚、長。佛教用這8種器物來象征吉祥,稱之為“八吉祥”或“佛八寶”。其中法螺為一品紋,妙音吉祥;盤長位居第八品,可作“八吉祥”的代表。
晉義熙元年(405年),為了保護佛國珍品始建塔亭覆護。后人也有把義熙元年(405年)作為阿育王寺的創(chuàng)始之年。南北朝宋元嘉二年(425年),又建三級木浮圖,并創(chuàng)建殿宇,初具寺廟規(guī)模。梁武帝普通三年(522年),又興建殿堂樓閣,并賜寺額為“阿育王寺”。阿育王寺由此得名。
天王殿前的放生池
天王殿
天王殿正脊上有(國基鞏固)四個字,檐間橫匾書(天王殿),大門上有(八吉祥地)四寂橫匾,是中國佛教協(xié)會前會長趙樸初所書,殿內(nèi)石壁,嵌有金剛經(jīng)石刻十八塊,前后石柱刻有六對楹聯(lián),殿供大肚彌勒、韋馱及四大天王像。
天王殿前有阿育王寺的平面示意圖,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阿育王寺。阿育王寺現(xiàn)占地面積12.4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2.4萬平方米。現(xiàn)存殿、堂、樓、閣600余間,依山坡構筑。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、二山門、放生池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舍利殿、法堂和藏經(jīng)樓。右側有云水堂、鄮峰草堂、拾翠樓、祖師殿、承恩堂、方丈殿、宸奎閣、寮房等361間;左側有松光齋、鐘樓、舍利單、先覺堂、大悲閣等264間。
天王殿大門上有(八吉祥地)四寂橫匾
贈香處
這個贈香舉動并不尋常,顯示出阿育王寺的不同。每人一包,清香九支,前后三殿,每殿三支。既展現(xiàn)了寺廟的博愛胸懷,又起到了環(huán)保的作用,一舉兩得,這個舉動讓我對阿育王寺好感頓生。仔細感受一下阿育王寺,這里只有虔誠的香客和步履悠閑的僧侶,這就是純正的佛教氛圍。你去過的贈香的寺廟還有哪些呢?
大雄寶殿
大雄寶殿檐間有“大雄寶殿”方額,下層檐下橫匾書“覺行俱圓”,為乾隆皇帝御書。殿內(nèi)橫匾額題“善獅子吼”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筆。殿之中塑釋迦牟尼佛,東塑藥師佛及阿難尊者,西為阿彌陀佛及迦葉尊者。
大雄寶殿下層檐下橫匾書“覺行俱圓”,為乾隆皇帝御書。
舍利殿
舍利殿檐間方形額,上書(妙勝之殿),為宋孝宗御制,下檐黃匾上書(舍利殿)。殿內(nèi)正中粱上懸豎額(佛頂光明之塔),是宋高宗御書,橫匾(光明莊嚴)掛于南面,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,內(nèi)放置七寶鑲嵌的(舍利放光)之佛龕,塔下列利賓及阿育王像,石塔后面供置釋迦牟尼臥佛像,長約4米。
可惜當日大門緊閉,向寺內(nèi)香客打聽一下,得見佛祖舍利需要機緣。
參拜了中軸線上的天王殿、大雄寶殿和舍利殿后,有長廊通往寺廟右側的五百羅漢殿。
這里人很少,還有潔凈的衛(wèi)生間可以使用。
五百羅漢殿
殿內(nèi)有多排五百羅漢的金身,法相威嚴。
羅漢殿對面的東塔
這里也是人很少,我對佛塔的認識僅限于轉塔。東塔始建年代不詳,1992年開始,方丈通一法師住持得寺藏明成化年間日僧雪舟所繪“育王三塔圖”啟發(fā),便在寺院東側新募一塔,歷經(jīng)四年方于1995年如愿達成。
只有幾位僧人和香客在繞塔。
塔門處張貼著轉塔功德介紹,我好奇地想念一下咒語,太難了,還是恭恭敬敬地順時針繞塔三圈吧。
阿育王寺素齋館
用齋須知,以自助餐方式提供,每位10元,隨量取用,切勿浪費;遵守秩序,相互禮讓;用齋期間,輕行止語。這才是用齋的基本禮儀,去的時候不是用齋時間,無緣在寺內(nèi)用齋,倒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了。
待續(xù),我在山西,看看山西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。
為您代放生鯽魚、鯉魚、甲魚、泥鰍、黃鱔、螺絲,放生結束一對一發(fā)送放生視頻,如親臨現(xiàn)場,敬請放心。山西四月放生吉日,別人代放生有功德嗎,黑魚放生有什么禁忌,自己去放生念什么經(jīng)咒。
以上是山西放生相關內(nèi)容,想了解更多山西放生的順序,放生龜是什么龜天,生日當天去放生好嗎,家養(yǎng)的烏龜放生到河里能活嗎內(nèi)容,請關注本站。
標簽: